CHINA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FUND
基金管理中心同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IFC)、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聯合國有關機構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
1、與世界銀行的合作
在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籌備工作初期,2005年11月,世界銀行與財政部簽署合作備忘錄,確定協助基金的框架設計、支持基金啟動以及同基金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合作?;鸪闪⒑?,中心和世界銀行進一步明確,在政策研究、項目投融資、能力建設這三個主要領域開展合作,支持和促進國內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行動。
2、與IFC的合作
中心與IFC積極促進應對氣候變化市場機制的發展和市場資金的動員。
一是中心與IFC合作,借鑒IFC開展“中國節能減排融資項目”(CHUEE)的能效融資成功模式,在省一級促進氣候融資。2012年,基金會同財政部原國際司、江蘇省財政廳,與IFC合作開展CHUEE江蘇項目,通過承諾出資為江蘇銀行節能減排貸款提供損失風險分擔,撬動江蘇銀行擴大節能減排貸款規模,支持國內民營企業在江蘇省開展的能效、可再生能源及相關裝備制造業項目。2015年,基金會同財政部國際財金合作司、山東省財政廳,與IFC合作開展CHUEE山東項目,支持日照銀行發展能效貸款業務。目前,中心與IFC還在同中國農業銀行合作,促進能效貸款資產證券化,支持CHUEE模式的發展。
二是中心與IFC合作,于2015年5月在上海聯合主辦了“中國綠色低碳融資論壇”。論壇主題是 “促進利用資本市場機制和手段來支持中國的低碳轉型”,,交流議題緊扣當前我國綠色低碳融資工作前沿,設置了包括氣候政策和綠色金融發展、國內碳市場發展、綠色債券、利用PPP模式支持綠色低碳基礎設施建設、能效融資、綠色城市發展等議題內容的分會,突出體現政府政策引導和市場機構的角色與作用。本次論壇的舉辦得到了財政部國際財金合作司、金融司、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中國銀監會政策研究局、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上海市發改委、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的支持。18個?。ㄊ?、自治區)的財政廳(局)派人參會。中外大量金融機構、產業機構和咨詢機構對本次論壇的舉辦反響積極,中外媒體也予以積極報道。
3、與亞洲開發銀行的合作
在財政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心與亞行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系。在基金籌備期間和基金業務開展初期,亞行向中心提供了兩個技術援助項目,支持基金開展業務和機構的能力建設。2012年和2013年,亞行向中心又提供了兩個技術援助項目,支持基金市場化業務探索和準備工作。
4、與聯合國機構合作
中心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秘書處等聯合國機構,以及全球環境基金(GEF)、綠色氣候基金(GCF)等UNFCCC下屬資金機制的秘書處,開展過多種形式的合作與交流。
2012年9月,UNDP將清潔基金工作列為國家氣候融資實踐的優秀案例。
2013年11月,UNFCCC秘書處和世界經濟論壇聯合向清潔基金頒發氣候融資“燈塔獎”,認為清潔基金應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積極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具有全球復制、推廣和借鑒的意義。這標志著清潔基金工作獲得國際社會主流的肯定,從一個具體方面表明我國政府開展的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獲得了國際社會的積極反響,也是國家財政近年來積極推動公共資金創新支持低碳發展的一個亮點。
在基金管理中心開展的雙邊合作中,近年來的代表性工作是,中心于2015年與英國駐華使館、英國綠色投資銀行、北京商道融綠咨詢有限公司合作,翻譯了綠色投資銀行的《綠色投資手冊》,應英方要求暫以內部出版物方式進行交流,把英國有關綠色金融發展的先進理念和實踐經驗介紹到國內,已提供有關部委、地方財政部門、基金工作的一些合作機構參考。
中心還與歐盟駐華代表處、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法國開發署(AFD)、挪威創新署等外國政府機構,以及德意志銀行等國外金融機構等,開展過多種形式的交流
中心與國際研究機構開展政策研究合作的一項代表性工作,是2013年以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在其“頂石項目”(Capstone Program)下,與中心圍繞利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推進能效、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內容,每年選擇不同主題,開展合作研究。
中心與世界資源研究所、氣候組織、保爾森基金會、美國國家可持續發展中心、中國碳論壇等非政府組織,就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低碳發展內容,開展過多種形式的交流。